马尾造船以创新驱动点燃发展新引擎
近日,福建省委副书记、省长唐登杰在省内连江县调研期间,率有关部门到省船舶集团权属企业马尾造船(简称“马尾造船”)调研。
唐登杰一行实地察看了船坞、码头等生产区域,肯定了船舶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,并对具体工作提出要求:一要加强高端装备研发,形成有特色、有效益的核心产品;要结合海洋强省战略,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,做大做强海洋装备产业。二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,积极应对不利市场环境和企业困难,深化改革、创新转型。三要练好内功加强管理,对标国内先进船企,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。
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船舶工业的百年老企,尤其在改革开放后,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,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创新驱动,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,迈向管理精细化,推动产品升级换代,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。
1.推出“三三”工作法
在企业管理方面,马尾造船特别强调管理是企业内部防控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,绝不能墨守成规,必须坚持不断创新,才能持续推动企业进步与发展。
于是,马尾造船在利亚基地创新推出了每个月的“三三工作法”,即每个作业课要在做好自身的日常三大项工作外,还要牢牢抓好另外的三个小项,使企业的大改大革与小改小革紧密地结合起来,形成以高管、中层干部、员工这三大部分人员共同进行的“既抓大又不放小”的新工作机制,齐心协力地共同向着企业的总目标齐驱并进。
一个月一个部门的“三大项与三小项”,那么一年一个部门就是“三十六个大项与三十六个小项”,长此以往,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自然就水到渠成了。
2.开展“无马装配法”
马尾造船利亚基地在过去几年里,每年要完工近20艘新船,年产值20多亿元。在外业课建造分段、船体大合拢时,按照传统工艺需要无数的铁“马”,这样除了要大量消耗钢材、焊材、电能外,还得投入切割、汽刨、打磨的人工,既浪费人力物力,又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,还影响船体外观的美感与质量。在一些“老造船人”看来,这是一件普通不过的“小事”,但在马尾造船人眼里,却是一件非改不可的“大事”。
于是,企业高管经常深入施工现场,仔细观察,认真研究,集思广益,不断试验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创出了“无马装配”的新技术,并在出口船上广泛应用,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效。美国ABS验船师还亲临“无马装配”生产现场观看,认为:“‘无马装配’的新技术能有效防止船体钢板皱纹的产生,使船体外板既光顺又美观,是造船工业的重大技术突破与工艺创新。马尾造船人开辟这项新技术的先河,真是了不起!”
此项创新,引起了福建船舶界人士的极大关注。大家认为,马尾造船的“无马装配”新技术既能降低船舶建造成本,又能极大提高产品质量,尤其对外观质量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,值得在行业大力推广应用。
3.使用“数字化涂装”技术
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。
马尾造船秉持创新是保持企业稳步发展的理念,在“无马装配”取得成功之后,又提出了“数字化涂装”新课题。但许多涂装工程队,尤其“老油漆工”认为这是在“玩数字游戏”,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成果而言。但马尾造船高管却充满着信心,积极指导课题组从严格的钢板表面处理、合理的涂料配套、标准的施工参数、精细的量化考核、全面的成本控制以及规范的安全要求逐项展开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“数字化涂装”的推进过程中,以数字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,以数据作为考核个人和团队的重要依据。这样就完全改变了过去涂装管理只靠个人经验、靠生产调度,随意压减工期、麻木赶进度的旧模式。尤其涂装课通过持续的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,运用对标和极限管理方法,通过树标杆、找差距、定措施、促进步等管理手段,设定对标参数,确定要达到的目标值,对比表格找差距,对比标杆促进步,实现对涂装施工的过程控制和量化考核。特别是在目前低迷的船市中,有效降低涂装作业的物耗、工时、能耗,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。
马尾造船在总结“数字化涂装”中,有一组数据特别能说服人:在过去年度完工船舶油漆消耗金额为1848.337万元,损耗系数为2.53,通过“数字化涂装”管理后,损耗系数控制在2.2以内,年度同比可节省油漆费用约为270万元。其中,629系列船相比2.2的定额损耗,节省油漆约为150万元。
马尾造船在加强创新管理的进程中,不断提质增效,尤其将分段油漆损耗系数控制在1.7以内,降本成效十分显著。
4.实现“一坞造多船”
马尾造船搬迁到新址之后,一期项目中可供造船只有一座大型的船坞。为了实现“一坞造多船”的目标,该公司创新推出了“一坞多船同造不同期出坞”作业法,并取得成效。
据马尾造船227米深海采矿船项目经理、高级工程师林旋介绍, 227米深海采矿船自进坞建造以来,先后与6艘大型沥青船、2艘5000吨级敷缆船、3艘远洋大型渔船、1艘DSV船实行同坞建造的新模式。因此,227米深海采矿船经历了5次起浮又4次落座,其中一次还进行了向北侧移位4.7米的高技术难度“大动作”。这5次起浮又4次落座,就是为了让12艘船先出坞,同时又能让227米深海采矿船继续建造,是为深海采矿船整船总体建造提速而创新采取的作业方式。
为了使227米深海采矿船成功出坞,项目组预先进行了10多次的方案论证,再由技术部门进行严密审核。此外,还对水深、潮水、风力、风向等进行分析,由设计研发部门拟定自动控制软件,采用了5艘5200马力大拖轮在深海采矿船左右前后助力的办法。此举刷新了马尾造船公司迄今为止建造船舶最大、技术含量最高、出坞时间最短的纪录,也为后续船建造积累了经验。
5.率先应用新装备
创新,一种是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实现的;一种是充分利用当今科技成果,将其变成“为我所用”而达到的。马尾造船在自我创新的同时,也十分关注当今科技创新成果与新装备的应用。
2018年7月19日,马尾造船制造部引入的高精度数控型材切割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。引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企业提速、降本、增效。
据马尾造船总经理曾金柱介绍,在引入新型装备之前,型材下料完全依靠工人手工划线、手工切割与手工零件代码,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人技术水平的制约。采用高精度数控型材切割生产线,可直接在图纸设计阶段对型材下料数据进行编程,然后导入切割设备自动识别指令完成号料、切割、喷码等工作,不仅下料效率成倍提升,而且数控切割的切口精确,比手工切割更加光顺平滑。切割完成后,只需对自由边进行简单的打磨即可收料。
该生产线投入使用后,过去要14个人做的事,现在只要3个人就能完成,极大地节省了人工成本,为企业提质增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下一步,马尾造船公司计划引进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等新装备。
6.持续创新不停步
马尾造船人形成了一个共识:技术研发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,只有保证一定的投入才能不断推出新产品,确保足够的船型储备量;只有具有多种船型的储备,当机会来临时,才能抓得住、上得去,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马尾造船既做到领导重视,又确保人员与资金的投入,即便在财务压力较大的年份,研发投入也没有减少。正因为重视创新和研发工作,近年来,该公司承建了3500吨级与5000吨级新型海底电缆敷设施工船、105米饱和潜水支持船、大型远洋围网渔船、227米深海采矿船等一系列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。除了已经建造船型外,公司还储备了破冰运输船、海洋渔业牧场、气体运输船、海上平台、海上风电场双体高速运维艇及其他工作船等船型。
另外,马尾造船在人才方面,通过多年不懈努力,如今已培养了一支120多人的研发设计队伍,成为企业技术攻坚的优秀团队。与此同时,坚持以人为本,采取了留住人才的一系列具体措施,因此在企业从市区搬迁至连江粗芦岛后,设计研发团队做到了基本稳定,这必将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
正是由于马尾造船拥有一支优秀的研发设计队伍,当客户一旦选择与其合作时,马尾造船从不会辜负船东的信任。曾金柱表示:“合同一旦签订,就等于立下了‘军令状’,无论船市好与坏,马尾造船公司都会严格按合同行事,尽最大努力按期交船。”
据曾金柱介绍,由于马尾造船生产设计相对详细精确,所建造的船舶在整体布置的合理性、人性化、可操作性、功能性、维保便利性等方面更胜一筹。船舶交付后的第一个航程,马尾造船还有一个规定“动作”——就是根据船东需求派一至两名工程师随船,以便处理首次航程中出现的枝节问题,同时记录船舶在实航中一些还不尽人意的地方,以便日后加以改进提高,这也是一种企业自身加压,促进不断完善的一种举措。
当前,马尾造船人清醒地认识到:一个企业若管理不创新,自然就墨守成规,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;若技术不创新,企业自然就会落伍被淘汰;若工艺不创新,产品自然就落后低效劣质。为此,他们牢牢地把握住“创新驱动”的新引擎,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真正做实、做大、做优、做强。
(高心如)